“医生,孩子咳嗽、气喘半个多月了,吃药、雾化都没好转,到底怎么回事啊?”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诊室里,李女士(化名)抱着10月龄的宝宝小希(化名),声音里满是焦急。谁能想到,让小希遭罪的“元凶”,竟是半月前吃过的一粒葡萄。
反复咳嗽喘息,常规治疗不见效
据李女士回忆,半个多月前,小希时不时咳嗽,家人以为孩子不小心着凉,随即多穿衣服进行保暖。然而,小希的情况非但不见好转,几天后咳嗽越来越频繁,还出现了喘息的症状,呼吸时发出“呼呼”的声音,尤其晚上更是哭闹不止,孩子一生病全家都睡不好。看着孩子这么难受,李女士再也坐不住,带着小希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就诊。
广医二院儿科温红艳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了小希的病史,听着她肺部像吹哨子一般高调的声音,感觉很异常,问宝宝最近有没有呛到过,李女士疑惑地摇摇头。考虑小希咳嗽、喘息时间长,原因不明,与李女士做了详细沟通后,遂为小希做了胸部CT检查。
经过仔细检查,医生竟然在小希的左侧支气管内发现了一个直径仅为4mm的异物。是一粒积木?水果籽?还是其他异物?医生一时难以确定,赶紧再去追问家人。李女士欲言又止地说:“就半个月前,家人喂了一颗葡萄吃。”儿科团队讨论后,认为CT发现的异物很可能是一粒葡萄籽,推测当时小希可能有呛咳,但家长一时没留意,没想到就给宝宝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温红艳医生很快为小希制定了治疗方案——通过电子取出异物。小希被推进了呼吸内镜中心,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医生将纤细的支气管镜通过小希的鼻腔进入气管,精准找到那枚葡萄籽,用特制的异物钳小心翼翼地将其夹住,然后缓慢取出。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只用了不到20分钟。
患儿胸部CT:小小的气道异物
当护士把取出的葡萄籽交给李女士时,她既后怕又庆幸:“这么小的东西,竟然让孩子遭了这么大的罪,还好及时取出来了!”术后第二天,小希的咳嗽、喘息症状就明显减轻,能正常吃奶和睡觉了。经过几天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小希彻底恢复健康,顺利出院。
儿童气管异物风险高,预防措施要记牢
广医二院儿科主任熊伟主任医师提醒,小希的经历并非个例,儿科近年接诊过不少因气道异物就诊的儿童。“尤其3岁以下婴幼儿,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气管狭窄且娇嫩,一旦异物进入气管,不仅会引发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熊伟指出。
据报道,多年前曾有1名婴儿,家长对着孩子的口挤桔子汁,不小心把桔子籽也一起挤进了气管里,因送医不及时,孩子不幸夭折。也曾有家长在幼儿哭闹不止时往嘴里塞花生,想哄哄孩子,结果多瓣未嚼碎的花生进入气道,最终夺走了孩子生命。有一些国家如新西兰,禁止给5岁以下的孩子喂食坚果,也是有道理的。
熊伟医生进一步提醒,为了避免类似的危险发生,家长在照顾孩子时,注意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时,要根据孩子的月龄和咀嚼能力处理食物。像花生、瓜子、坚果、豆类、葡萄、樱桃、果冻、年糕等容易呛入气管的食物,要处理成适合孩子吞咽的形态外,尤其警惕带籽水果,必须剥离果籽再喂食。
2.避免在孩子哭闹、大笑、跑动或玩耍时喂食。此时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呼吸急促,食物很容易呛入气管。喂食时要让孩子保持安静、坐直的姿势,家长也要专注,不要边喂边看手机或做其他事情。
3.避免给3岁以下的婴幼儿玩耍细小的物品,比如纽扣、硬币、珠子、小零件、别针等,这些物品一旦被孩子放入口中,很容易误吸入气管。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的玩具,及时清理掉脱落的小零件。
4.家长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物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情况,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儿童气管异物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家长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防护,就能为孩子的呼吸道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孩子远离“气管异物”带来的危险。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 李敏 许咏怡
盈辉优配-盈辉优配官网-上海配资炒股-河南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