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我们再次回顾学习、记忆张老经典的辨证思想:“两态三三”证候构型规律是张震老一生研究的证候辨证精华。
“两态”是指证候的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叫做静态,第二种状态叫做动态。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处于运动状态的,静止只是相对的。那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便假设在某个特定条件下证候是不变的且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会变得较为容易一些,因此将证候分出两种状态。
那么“三三”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三”是指证候存在三个层次,第二个“三”是指证候存在三个要素;那么对于“两态三三”而言,首先它是有静态的三三构型规律,还有动态的三三构型规律。
展开剩余82%了解两态三三,就得先了解以上图型,这是张老研究和亲自绘制的图 ,图中有几个概念,一、核心证候;二、基础证候;三、具体证候。这是张老研究的中医证候层次结构模式,也就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这三个层次也就是两态三三中的一个“三”,它是由广泛到具体,让证型明朗化的一个伟大的辨证方法;
在张老绘制的这副图中,第一层次用横线表示,一般来说,这个层次是由阴、阳、气、血、精、津、液,营、卫,寒、热、风、湿、燥、火、痰、食、饮等中医核心要素构成的,可称为“核心证候”,是证的根本与核心。就是说由这些构成的证候就是我们中医证候的核心层次,也叫做核心证候。比如说某位患者病症的核心是阴证,那么阴证就是这位患者病症的核心证候,那么同理也可能是阳证等等核心证候。
第二个层次,张老用竖线表示,基础证候(第二个层次)我们怎么来认识呢,通常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核心成分与其相关状态共同组成(这里大家要注意其关键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核心成分与相关的状态),是证候最基本的合成形式,可称之为“基础证”。也就是说基础证候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核心成分(横线),也就是我们刚才的说的核心证候,另一个是核心证所处的状态(竖线),两个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基础证。
第三个层次(具体证候),张老用斜线来表示。那么对于证候的第三个层次,我们认为这是中医证候的较完整的模式,其是由基础证的架构(横线+竖线)与病位标识(斜线)共同组成的。对于具体证候的描述是比较好理解的,也就是基础证加病位标识组成具体证候。
也就是这样的层次结构,辨证思维,就可以在病人复杂的症状表现中,产生三个要素,也就是关于静态证候的三三构型规律里的第二个“三”指的是三个要素,这三要素是:核心要素、基础要素、病位要素。
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之前谈核心证候的时候说过,核心证候是由阴、阳,气、血、营、卫,寒、热、风、湿、燥、火,痰、食,饮等中医核心概念构成的,那么既然核心证候是由这些东西构成的,那么这些东西也就是构成核心证候的要素,也就是三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核心要素一般由阴、阳,气、血,精、津、液,营、卫,寒、热、风、湿、燥、火,痰、食,饮等中医核心要素构成。
第二个要素是什么呢,是基础要素。基础要素指的是能够表明核心要素的状态和趋势的成分,如虚、实、逆、滞、郁、瘀,涸,互结、上逆、下陷、停蓄、亏耗、并存、下注、上亢等等。这些要素表示着一种状态。
第三个要素是病位要素,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能提示病证所在部位的成分就是病位要素。如心、肝、脾、肺、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等。病位要素就是指位置。
那么另外一个“态”是指动态;事物是动态变化着的,我们临床中的疾病更是如此。
关于动态举例说明:关于动态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张震老在书中所举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如痰饮病患者,一般常以咳嗽、咳痰、胸闷等痰湿内蕴、肺失肃降的证候开始,或同时伴有脾运失健等证候。但若病程迁延日久,正气受损,则亦可逐渐演化成为喘促气短、动则尤甚等肺肾气虚或肾不纳气的证候。
通过这些举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变化超越了一般变异的幅度,形成了由实转虚的质变。由此可见,即使是同一患者,且所患疾病的名称未变,但因病程之新久不同,病机有异,则具体证候往往也会随之而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临诊辨证应密切监视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病情的发展或变化,灵活机动地准确判断,对于急重患者,尤应如此。不可持一成不变的观点、僵死地看待入院时或初诊时所辨定的证候。总之不应认为辨一次证便可以一劳永逸。
以上是我从张老辨证思想中摘录的复习内容,在临床中,我们学习中医,最难的是辨证准确,尤其是年轻医生,对繁杂的中医辨证方法难以理清关系,从而难以加以运用,张震老的辨证思想,能从复杂的证候中执简驭繁,让证型明朗化,现从内科学中随便节选内容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从内科学中选取“肺胀”辨证对比分析。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或成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暗,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根据“三三”构型辨证分析:
患者痰多、喉间痰鸣,苔腻、浊腻,脉滑,提示第一核心要素:痰;
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暗,舌下瘀筋增粗,脉弦,提示另外一个核心要素:瘀;
患者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提示第二个层次,基础要素是:阻滞不畅的状态;
患者咳嗽、喘促、咳痰,提示第三个要素,病位要素是:肺;
最后所得:患者的证型属于:痰瘀阻肺
例二,从内科学中选取“中风病”辨证对比分析。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根据“三三”构型辨证分析:
根据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患者属于中风病的范畴;
患者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咳痰、痰多:提示第一核心要素:风、痰;
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提示另外第一核心要素:热;
腹胀便干便秘、脉弦滑,提示第二个层次,基础要素是:实的状态;头晕目眩、咳痰,提示上逆、上扰的状态
根据所有症状,提示第三个要素,病位要素是:清窍;
最后所得:风痰上扰清窍,痰热腑实证。
总结:根据张震老创立的“两态三三”证候构型规律运用于辨证,易于在众多繁杂的症状中找到清晰的本质关系,尤其有利于年轻中医们临床工作中的辨证把控,实为科学可行、简便的辨证方法。
发布于:云南省盈辉优配-盈辉优配官网-上海配资炒股-河南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