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泳三,曾与金大中并称为韩国民主化运动的两大领袖。民主化实现后,“两金”分道扬镳。金泳三与庆尚道老乡卢泰愚联手,比金大中先登上总统宝座。他以反腐为开山斧,实行了清除军部影响等多领域改革,但在金融危机的处理上尽失民心。金泳三的人生到底有多曲折?

01/
一个未来想当总统的韩国青年
1929年1月14日,金泳三出生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朝鲜庆尚南道巨济郡长木面外浦里的一个渔场主家庭。他是父母的1子5女中的独生子,父亲金洪祚是巨济岛渔场首富。金泳三在优越的条件下长大,养成了很强的自尊心。
金泳三在儿童时在私塾学《千字文》、《童蒙先习》和汉字书法,7岁进外浦里本洞小学读书,10岁在离家20里的长木小学寄读,毕业后升入统营中学。
年轻时,金泳三曾在纸上写上“未来总统金泳三”贴在宿舍的墙上。朋友当面撕掉后,他重新写好贴上去。

1945年,他因得罪日本校长北岛而受到停学处分。回家第二天,他得知日本投降、朝鲜光复了。随后,他进釜山的庆南高等学校(即高中)。1948年,他考进首尔大学,在文理学院哲学系学习。
02/
步入政坛,站在民主化运动的前列
1949年,金泳三在大韩民国成立纪念演讲大会上获奖,并结识了时任外务部长官(外长)张泽相。1952年春季,张泽相出任国务总理,金泳三成了总理秘书。
1954年5月,25岁的金泳三在第3届国会选举中获得自由党的提名,在家乡巨济岛当选国会议员,成为最年轻的议员。当时,李承晚总统推动修宪寻求连任,金泳三联合20多位议员开展反对运动。但李承晚还是用“四舍五入”方式强行通过改宪法案。金泳三愤然退出李承晚领导的自由党,于1955年加入民主党。

在第4届国会选举中,金泳三参加釜山西区的选举但落选。他认为自由党有舞弊行为,提出了选举无效的诉讼。在此间,“四·一九革命”爆发,李承晚黯然下台。
此后,金泳三连续当选第5届至第10届议员和第13届议员。
1961年,韩军第2军副司令朴正熙少将发动“5·16政变”,一举夺取政权,开始了长达18年的军部独裁统治。金泳三挺身而出,站在反对军部独裁统治的民主化运动前列,成为令朴正熙头疼的政治对手之一。

1969年6月20日,一群身份不明者向金泳三的轿车内喷洒醋酸后逃跑。
9月,朴正熙谋求长期执政,强推“三选改宪”。11月8日,金泳三以“拯救处于濒死状态的民主主义”为口号,自视为“40岁群体的旗手”,参加总统选举挑战朴正熙。
1970年1月24日和2月12日,金大中和李哲承也宣布参加总统竞选。9月,在新民党总统候选人竞选中,金泳三败给金大中。随后,他积极支持金大中参选总统。但由于执政党舞弊,金大中最终败给朴正熙。

1972年,朴正熙为永久掌权而发动“十月维新政变”,在野党民主人士多被监禁或软禁。金泳三领导开展了旨在打倒“维新体制”的斗争。
1974年,金泳三当选新民党总裁,成为最年轻的在野党总裁。
1979年8月9日,金泳三为支持破产的“YH贸易公司”200名女工抗议解雇、要求保障生存权的斗争,允许女工在新民党总部大厦无限期举行静坐示威。8月11日,朴正熙政府动用上千名军警包围新民党总部大厦,强行驱散静坐女工,逮捕30多名新民党党员。一名女工以死抗争,跳楼自杀。金泳三振臂高呼“美国必须撤回对朴正熙军事独裁政权的支持!”他接受了美国《纽约时报》的采访,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
朴正熙控制的国会取消了金泳三的国会议员资格,在韩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金泳三的政治根据地釜山、马山和昌原等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史称“釜马事态”。最终,金泳三被解除新民党总裁职务,连国会议员资格也被剥夺。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在一个晚宴上突然被中情部部长金载圭击毙,韩国出现了短暂的政治真空,并呈现“首尔之春”的景象。
然而,军人全斗焕带领卢泰愚等将领发动了“12·12政变”,以“一心会”为核心的“新军部”掌握了政权。次年5月17日,全斗焕逮捕金钟泌、金大中,软禁金泳三。

1980年4月,金泳三、金大中等发表《促进民主化国民宣言》,要求军政府领导人全斗焕下台。5月初,全斗焕发布戒严令。
5月15日,学生们在首尔火车站广场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全斗焕提出“国纪紊乱者搜查计划”,着手镇压这场民主化运动。5月16日,全罗南道首府光州市爆发3万名学生和市民的示威游行。从5月18日3时起,全斗焕开始出动军队镇压,并以指使“骚扰”为名逮捕金大中等24名民主人士。从5月18日至26日,全斗焕的镇压导致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这就是血腥的“光州事件”。

1983年5月18日至6月9日,金泳三进行了23天的绝食斗争,以此抗议军部独裁。他的绝食斗争促成了在野政治势力的联合,从中诞生了民主化促进协议会。
1986年,金泳三、金大中等人发起“千万人改宪签名运动”,要求废止第五共和国宪法、恢复全民直选总统。
1987年5月,金泳三与和金大中共同创立统一民主党。
6月,首尔大学学生朴锺哲被警员刑讯致死,点然了全韩各地“六月抗争”的导火索。在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中,全斗焕被迫退居幕后,指定密友卢泰愚担任执政的民主正义党主席,竞选下一任总统。
持续的动荡,使世界舆论怀疑韩国是否有能力举办1988年奥运会。卢泰愚被迫发表“六·二九特别宣言”,同意反对派提出的直选总统的要求,韩国民主化进程正式启动。7月10日,全斗焕政府决定赦免金大中并恢复其政治权力。

1987年修订的《大韩民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为5年,且不得连任。此次修宪反映了民众对权力过于集中于总统的担忧。
03/
“两金”——民主化的战友,竞选总统的对手
总统直选制实现后,曾经为此一起冒死奋斗的战友——“两金”(金泳三、金大中)一下子变成了在野党内总统候选人竞争对手。在野党内经多次协商未果,最终金大中退出了统一民主党,另外组建和平民主党。在野势力的分裂,使其共同终结新军人政权的努力归于失败。
1987年下半年,韩国举行总统直选制下的韩国第13届总统选举,卢泰愚(民主正义党)、金泳三(统一民主党)、金大中(和平民主党)、金钟泌(民主共和党)4位候选人参选。

1987年12月16日,投票结果揭晓。由于“三金”(金泳三、金大中、金钟泌)搞内讧,由全斗焕政权的骨干之一华丽转身的卢泰愚渔翁得利,当选为韩国首位军人出身的民选总统。金泳三的得票数为第二,与总统宝座无缘。
1988年2月25日,卢泰愚宣誓就职。他在寻求“国民和谐”的名义下,将“光州5.18事件”定性为“光州民主化运动”。
战后韩国政坛多次分化与改组,政党像走马灯一样更换名字和人马,但有两条不变的线索贯穿其中。一条是“保守”与“进步”两大阵营的对立,另一条是是庆尚道与全罗道的“东西”地域之争。这个对立甚至可以上溯至古代——庆尚道的新罗与全罗道的百济之间的对立。战后“保守阵营”的源头是生于庆尚道的朴正熙,进步阵营的源头则是生于全罗道的金大中。

金泳三曾经与金大中一起成为民主化运动的两大旗手。然而,当民主化实现之后,金泳三就向庆尚道老乡卢泰愚和保守执政势力靠拢。由于在野党在国会的席位超过了执政党,卢泰愚也开始拉拢金泳三和金钟泌。

1990年1月,金泳三、卢泰愚、金钟泌实现三党联合,建立了执政的民主自由党,金泳三出任党总裁。1992年,该党选举金泳三为总统候选人。
1992年,金泳三与金大中在新一届总统选举中狭路相逢。投票结果是,金泳三以得票数超过金大中193万多张的优势当选韩国总统。

1993年2月25日,金泳三就任韩国第14届总统。他的上台,宣告了军人统治的终结,标志着韩国第一个民选文人总统的登场。因此,金泳三政权被称为“文民政府”。
04/
金泳三的内政、外交与对朝政策
金泳三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厉行改革,根除舞弊、腐败和威权主义,克服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开创民主新纪元的“新韩国”。
·整治腐败
金泳三认为,腐败是“韩国病”的症结所在。他指出:“如今在韩国这块土地上,权威秩序崩溃,社会纲纪松弛,到处都弥漫着不负责任、舞弊腐败。”上台伊始,他大力开展反腐运动。
金泳三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出台金融实名制,实行公职人员财产公开,禁止政治献金,阻止军队介入政治,改革行政区域。
就职后的第三天,金泳三就在青瓦台设面条午宴招待内阁各部长官,并宣布:除招待外宾外,总统府宴会一律以面条招待。

金泳三要求政府官员都节制消费。这项规定煞住了公务员公款吃喝的风气,许多高级饭店和娱乐场所倒闭。
金泳三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进行财产登记。他率先公开了财产,总额为17.7822亿韩元(约220万美元)。许多腐败官员在此过程中辞职并受到处分。上任第一年,金泳三罢免了1300多名高级公务人员。不到3年,受到惩处的大小官员已达4000余人。
·整顿军队
为了避免军人独裁政治卷土重来,金泳三对军队进行了整顿,撤换了大量军官,“一心会”势力被一扫而光。在几个月内,他便替换掉了42名将军,接着又废除了机务司令(过去的保安司)对总统的监督制度以及面向国民的情报收集等,消除了军人干政和发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
金泳三对行政部门和法律部门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整顿。
·处理重大事件
1993年,金泳三签署“5.18运动”特殊法令,为“光州事件”正名,向死难者家属支付赔偿金,并建立“5.18运动”死难者国家公墓。
在金泳三的主导下,1995年12月,前总统卢泰愚的不当敛财问题、前总统全斗焕主导“12·12政变”问题以及“5·18光州事件”和不当敛财等问题接受了审判。金泳三称之为“匡正历史”的审判。

·振兴经济
金泳三曾许诺要当“经济总统”。在上台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先后推出“经济一百天计划”、“新经济五年计划”等经济政策。韩国GDP在1994年实现8.6%的增长率,1995年达8.9%,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韩朝关系
在韩朝关系上,金泳三于1993年7月6日提出了“三阶段(和解合作阶段、南北联合阶段、统一国家阶段)、三基调(国民民主协商、共存共荣、民族福祉统一)政策”。
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访朝,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举行会谈。金日成邀请金泳三于7月25日访问平壤,金泳三接受了邀请。但金日成在7月8日突然病逝,会晤未能实现。
在金泳三执政时期,发生了第一次朝核危机。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对话路线和金泳三政府的强硬路线出现了对立。1994年10月21日,朝美达成《核框架协议》,韩美矛盾也随之得到缓解。
·外交政策
在韩美贸易摩擦中,金泳三政府做出了多方让步,避免遭到美国“超级301条款”的制裁。
在韩日关系上,金泳三政府与桥本龙太郎政府加强了军事合作,但在历史、领土和渔业问题上发生了摩擦。
在金泳三执政时期,中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金泳三于1994年3月访华,江泽民主席于1995年11月访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首首次访问韩国。中韩经贸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
05/
金泳三政权的问题与落幕
在金泳三的总统任期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如1993年的龟浦木槿花列车倾覆事故(78人死亡)、韩亚航空坠机事故(66人死亡)、西海FERRY号沉船事故(292人死亡),1994年的首尔圣水大桥垮塌事故,1995年的大邱地铁爆炸事故(101人死亡)、三丰百货店倒塌事故等等。这些重大事故导致金泳三的支持率不断下跌。

在金泳三执政末期,他的儿子金贤哲的一系列丑闻被曝光。金贤哲被称为“小总统”,1997年被查出收受企业的巨额贿赂,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儿子的作为,使金泳三的艰难执政雪上加霜。
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受到了猛烈冲击。金泳三起初自信地说:“韩国经济基础雄厚,没有问题”。但到了11月21日,金泳三政府决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请求支援200亿美元。作为条件,IMF要求韩国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韩国民众认为,接受IMF援助的那一天是“沦为经济殖民地的国耻日”。金泳三的支持率从上台之初的90%,一路滑落为6%,被称为“韩国最不受欢迎的总统”。

在卸任前的告别演说中,金泳三向民众道歉,称自己未能兑现竞选承诺。1998年2月,金泳三黯然离开了总统职位。
卸任后,金泳三继续受到诸多批评,甚至在出国时遭到鸡蛋袭击。后来,他还被要求出席国会听证会以查明外汇危机的真相。
下台后,金泳三依然针对金大中发表攻击性言论。2003年卢武铉上台后,金泳三也继续批评进步阵营。2007年,韩国举行第17届总统选举,得到金泳三支持的李明博成功当选总统。这些举动,再次把金泳三在韩国政坛的复杂多面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1年1月5日,金泳三宣布把个人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

2015年11月22日凌晨,金泳三因病逝世。11月26日,韩国政府为其举行了国家葬礼,下葬于首尔铜雀洞国立显忠院。
盈辉优配-盈辉优配官网-上海配资炒股-河南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